从荒野自然走入伊甸园中的植物花卉隐含着神秘的线索,宗教神话场景中对它们的描绘也有着特定的象征意义。植物花卉从大自然走入美轮美奂的皇家花园、培育温室,直至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装饰摆设,它们跃然登上祭坛壁画、油画布面,所走的每一步都被刻上了象征语汇的烙印。
航海大时代的到来,开启了欧洲大陆物种、园艺和植物文化的兴盛。维多利亚时代相对保守的礼仪标准限制了当时的社会交往,上层圈层开始流行使用花卉传递隐秘的信息。随着全社会对珍贵舶来植物的热衷,介绍花卉以及解读花语的书籍也随之流行,花卉所蕴含的各种情感被解读、被认知并被广泛的传播开来。
1848年,在英国兴起的美术改革运动中,拉斐尔前派以其崇尚真挚情感、朴素生动的美学观念独树一帜,并对后世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花卉,是拉斐尔前派绘画的重要特征之一。传世的拉斐尔前派作品画风迤逦唯美,画面中浓墨重彩的花卉更是引人遐想。
“忠于自然”这一主张促使该画派的成员们采用植物学家的方式去观察自己所画的花卉。在他们的画里,所有看似平淡无奇的事物都具有神秘的象征意义。他们为花卉赋予了诗意,从而超越了寻常的花语词汇表,花语可以作为研究他们象征性表达的起点。
本周日下午,波士顿大学东亚艺术史硕士、独立艺术撰稿人孙净将做客明珠美术馆·心厅,为观众们展示拉斐尔前派那些传世的经典作品,和观众们一同探访画面中的植物与花卉元素,找寻它们所隐含的象征意义,发掘拉斐尔前派成员们在花卉中加入的与原创诗歌、神秘主义文献及个人身平经历有关的元素。
曾任职上海电视台、美国波士顿美术馆东亚部(实习)、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参与深圳水墨论坛、上海双年展、西岸艺术博览会等。
什么是拉斐尔前派?
19世纪中后期,英国处于维多利亚女王的“繁荣时代”下,皇家美术学院的艺术思想主宰了当时的画坛。他们一直以拉斐尔的艺术为典范,弘扬学院派的古典主义,在社会上同时流行维多利亚时代的那种秀媚甜俗和空虚浅薄的匠气艺术。这种现状引起许多有思想和见解的艺术家的不满。
青年画家亨特、米莱斯和罗塞蒂发现,文艺复兴初期的作品感情真挚、形象朴实生动,正是他们向往的艺术风格。因此他们认为真正的艺术存在于拉斐尔之前,并试图发扬拉斐尔以前的艺术来挽救英国绘画。于是在1848年,他们三人发起成立了一个新的画派,史称“拉斐尔前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