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馆 光的空间 · 明珠美术馆 · 心厅
日期 2020.09.12 周六 13:30-15:30
讲座嘉宾 邵仄炯
主办 上海明珠美术馆
协办 上海书画出版社
语言 中文
开卷有艺 字体更新版_画板 1 副本 6

今人但知用笔纤细,敷色浓艳,便自谓能手。殊不知古意既亏,百病横生,岂可观也。吾所作画似乎简率,然识者知其近古,故以为佳。

——赵孟頫

赵孟頫(1254—1322),出身宋朝宗室,早年曾为南宋小官。元朝建立后,颇受统治阶级礼遇,受封为魏国公。凭借这种特殊的官场身份和优渥的生活环境,让他得以活跃于顶级文化圈中,这也是他艺术才华能够得以发挥的重要条件。赵孟頫被称为是元代画坛的翘楚,兼擅山水、人物、花鸟、鞍马、走兽、竹石。同时,他还提出了元代最重要的绘画理论——古意论——作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益,可以说是一位才情横溢的全能型画家。

640
640

>《幼舆丘壑图》局部

从画史的角度看,很难以一种样式或风格来勾勒赵孟頫的艺术,赵孟頫的画作可以阐述古代经典,可以打破技艺的局限与隔阂,开拓新的审美认知,以致穿越古今开拓未来。正如《幼舆丘壑图》的古意,《鹊华秋色图》的融宋化元,《秀石疏林》的书画同源等,他的每件作品都是古意与新变在实践中的绝妙融合,为后学打开了思路,也为中国画的发展找到了新方向。

> 《鹊华秋色图》

> 《鹊华秋色图》

> 《鹊华秋色图》

9月12日(本周六)下午,“开卷有艺·读画”第九讲,上海师范大学邵仄炯老师将走进明珠美术馆·心厅,从赵孟頫的《幼舆丘壑图》说起,与我们一起探究“作画贵有古意”、“不假丹青笔,何以写远愁”等艺术理论所蕴含的内在精神和绘画语言本质,剖析元代绘画艺术思维的审美标准。

嘉宾介绍
1599639222507

邵仄炯
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生导师

毕业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曾任上海书画出版社副编审。上海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委员、上海书法家协会理事及教育交流委员会委员。出版有《观复集-邵仄炯卷》、《山水》、《唤风集》等。作品收藏于中华艺术宫、刘海粟美术馆、苏州美术馆、南京书画院、大英图书馆等。

PAM开卷有艺

以打造“无墙的美术馆”“流动的艺术学院”为理想,明珠美术馆自2019年9月底推出“开卷有艺”系列讲座。

“开卷有艺”旨在每期邀请一位专家通过一本好书讲述一段艺术故事,开展较为系统且饶有兴味的艺术审美教育。通过嘉宾深入浅出的分享,让最前沿与最经典的艺术研究及作品进入大众视野,以期为“观看”插上知识与思想的翅膀。

开卷小贴士

1、“水晶宫道人” VS “玛瑙寺行者”

赵孟頫博学多才,头脑反应快,和朋友“抬杠”的时候,都能“杠上开花”。曾经他刻过一方私人印章“水晶宫道人”,这是他的别号。友人周密知道后,偷偷刻了“玛瑙寺行者”效仿。赵孟頫发现后,觉得自己的创意被抄袭,十分气愤,并决定再也不用此印。后来,周密的同郡人崔进之在大都开了家药店,门前挂的匾,题曰“养生主药室”。赵孟頫见到之后,以“敢死军医人”对之,崔进之见后马上取下了原来的匾牌。

2、“较真”的书法家

说完了赵孟頫的“小脾气”,我们再来讲讲他对书法的态度——较真。赵孟頫少年时学书非常刻苦,去京之前,他已经写得一手超棒的钟繇小楷。宦游之后,他常恨驱驰南北,不得尽古人临池之工。事实上,赵孟頫经常抽出时间大量临摹古帖,不辞辛劳。他非常讲究范本,认为有晋唐真迹最好,如果没有真迹,起码要有上等刻本。在传王献之《保母帖》后的题跋中,他说:“世人若欲学书,不可无此。”

61600140758_.pic_hd

讲座现场

71600140759_.pic_hd

讲座现场

81600140760_.pic_hd

讲座现场

101600140762_.pic_hd

讲座现场

111600140763_.pic_hd

讲座现场

121600140764_.pic_hd

讲座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