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明珠美术馆策划并举办的展览“想象的相遇——《神曲》对话《山海经》”正在热展中。展览由5位意大利艺术家作品构成的《神曲》部分及由7位中国艺术家作品构成的《山海经》部分组成,从瑰丽雄奇的文学遗产出发,以丰沛想象力与创造力,在向经典致敬的同时,建立与现代社会及人类处境的艺术连结,呈现中意两国古老文明绚丽多姿的新时代对话。
纵观历史的潮流,被大海相隔的人们也从未放弃过对彼此的探索,不断尝试跨越文化进行对话。“世界地图”便是人们跨文化对话的印证之一,它在东西方语境中有着不同的称谓。这些地图基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制作传统绘制,其反映的地域大小不等、详略有别,但共同之处是都于绘制者所在的国家之外,包含了当时所认知和理解的“世界”。
1459年的西方,威尼斯商人弗拉·毛罗为葡萄牙国王阿尔方索五世完成了一件巨大的圆形世界地图:《弗拉·毛罗地图》。地图中暗含了一条通往古代中国的秘径,绘制者是否在用一种毫不含混的图像语言,诱惑着葡萄牙人进一步南下,进而与古代中国人的世界融合在一起?
1895年的东方,法国东方学家莫里斯·古郎(Maurice Courant)复制了一幅称为《天下诸国图》的18世纪朝鲜“世界地图”,形体犹如从中间剖开的苹果。有学者认为地图中由内而外三重套叠的结构以及大量的地名与中国古代典籍《山海经》中的内容吻合,认为它是古代《山海经》的直接遗存。
为什么意大利的《弗拉·毛罗地图》中有一条通往古代中国的秘径?朝鲜《天下图》如何在中国《山海经》的面具下,隐藏着一幅意大利面孔?1月23日(周日)下午,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李军教授将和我们相约线上,请他为观众们娓娓道来,解开东西方跨文化交流的种种谜题。
※图片由嘉宾本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