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地名里为什么“氵”众多?
说的不地道的上海话为什么要被叫做“洋泾浜”?
江湾的路名中为什么多“国”、“政”字?
董家渡与董其昌有无关系?
有“上海”是否有“下海”?
你所居住的道路有过怎样的历史变迁?
……
地名是一种文化,地名的命名和得名隐藏着一种文化现象。上海的路名有许许多多有趣的故事,南京路、武康路、思南路、多伦路、九江路、福州路……通过上海地名的变迁可以讲好上海的历史和文化。
成语中有“大街小巷”、“街头巷尾”这样的词汇,历史上的上海与中国的许多城市一样,主要使用街、巷、弄作为城市道路主要的通名。而近代以后,上海使用“路”作为城市道路的通名,之后,这种命名方式逐渐波及并影响至全国。
北宋后期,胡骑南下,许多北方宗族南迁江南,据上海《曹氏宗谱》记载,当时曹氏“从而徙者一十八支”,其中有一叫曹大明者率领其宗族“卜居华亭县上海镇范家浜之后,即今曹家渡”。由此可见,地名承载着一个城市的历史记忆、蕴涵着一座城市丰富的历史人文信息。
不同于某些宏大的纪念性遗产,历史地名恰恰是与大多数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成为连接历史记忆和普通大众日常生活的最好纽带。“豆市街是近黄浦江的一条小街......曾是上海乃至江南最大的豆制品(主要是豆油和豆饼之类东西)贸易市场”薛理勇在《街道背后——海上地名寻踪(续篇)》一书中如是写道。
对于上海这座近代崛起的城市而言,城市的扩展、道路的兴建,甚至很多社会经济、政治活动、重大事件,等等,都可以在地名中找到线索。例如,上海属江南水乡城邑,多河道水渠,道路也多以河道取名。时光流转,城市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木桥路”不再有桥,叫“浜”、“浦”、“泾”的地方也未必有水,但在地图上把它们的名字连起来看,说不定能够还原出这座城市从前河道的轮廓。地名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过往的历史,也成了我们对这座城市记忆的最好寄托。
本周六下午,上海市规划委员会咨询委员会委员、历史学家薛理勇将做客光的空间·明珠美术馆·心厅,从“地名”说起,为我们揭开街道背后的故事,以街道地名的更迭为线索,展开上海的历史人文画卷,寻找我们与这座城市的记忆。
※部分图片由薛理勇老师提供、其他图片来源于网络。
开卷小贴士
什么是地名?
地名是地理实体名称,通常由“专名”和“通名”两个部分组成,其中“通名”指明这个地名的属性,如“上海市”中的“市”表示“上海市”是一个行政区划名称;“南京路”中的“路”表示“南京路”是一个道路名称。
开卷有艺·在我的城市游弋
以打造“无墙的美术馆”“流动的艺术学院”为理想,明珠美术馆自2019年9月底推出“开卷有艺”系列讲座。
“开卷有艺”旨在每期邀请一位专家通过一本好书讲述一段艺术故事,开展较为系统且饶有兴味的艺术审美教育。通过嘉宾深入浅出的分享,让最前沿与最经典的艺术研究及作品进入大众视野,以期为“观看”插上知识与思想的翅膀。
第一单元“读画”聚焦中国传统书画,第二单元“在我的城市游弋”现已全新开启,每期一位作者、一本好书,以上海为中心,深入挖掘这座城市的美食、文学、艺术、民俗等方方面面,挖掘和弘扬海派文化。和你一起以“旅人”的视角、以充满温度的人文情怀,重新认识这座我们熟悉而又陌生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