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从《汉书》到《新唐书》的记载,《山海经》一直被当成具有实用价值的地理书;《宋史·艺文志》将其列入五行类;明代学者胡应麟在《四部正讹》中称它为专讲神怪之书,即“古之语怪之祖”;清代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称它是最古的小说;晚清时期,张之洞的《书目答问》,将它看作是历史著作,列入“古史类”。众说纷纭之下,这部先秦古籍显得更为神秘而虚幻。
有人说它是“百家不雅驯之言”“闳诞迂夸,多奇怪倜傥之言”,也有人说“即百家不雅驯之言亦不无表示一面之事实”,它包罗甚众,内容庞杂,四极八荒,弥不括囊。《山海经》全书记载了40多个方国,500多座山,300余条水道,100多个历史人物和400多种神奇动物。
《山海经》是由什么样的人出于什么目的创作而成?从竹简帛书再到纸本,它又是如何流传至今?我们是否能够穿过时空的隔阂,去揭开它神秘的面纱?本周六下午,来自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的刘思亮老师将做客光的空间·明珠美术馆·心厅,和我们一起带着对《山海经》的疑问与期待,“神游”这部上古奇书,解读其文本背后隐藏的奥秘。
司马迁说:
“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
刘秀(歆)说:
“皆圣贤之遗事,古文之着明者也。其事质明有信。”
陶渊明说: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鲁迅说:
“这四本书(《山海经》),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
那么,《山海经》究竟是一本什么样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