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 Deco风格(又称为装饰艺术派)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法国,后来迅速传遍欧美,在美国盛极一时,并波及世界各地。从诞生时的以室内设计为主的优雅而又奢华的早期法国装饰艺术,到后来以美国摩登高层建筑为代表的“折线型摩登”,以及后期以空气动力美学为特征的带有科幻色彩的流线型分支,Art Deco被人们视为“二十世纪最激动人心的装饰风格”。
除了建筑和室内设计之外,Art Deco的影响也非常广泛:家具、灯具、钟表、织物、雕塑、海报、绘画、珠宝、商标、电影、服装、汽车等等。“几乎在当时的每样东西上都印下了印记——从餐具到建筑立面,从海报到室内陈设”。尤其在20世纪30年代通过与工业设计结合,使其渗透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因此,Art Deco不单是一种风格,而是一种时尚和品味。
从20世纪20年代后期起,上海建筑也进入了 “装饰艺术风格时期”。Art Deco在20世纪30-40年代成为上海建筑的主流风格,沙逊大厦、中国银行大楼、国际饭店、百老汇大厦等建筑成为上海的标志。Art Deco风格在上海的流行一方面反映了当时上海社会的摩登化趋向;另一方面,摩登建筑为上海的摩登都市生活提供了表演的舞台背景和展开的物化条件。
据统计,上海现存Art Deco风格建筑约165处,其中共计77处被列入上海市政府公布的优秀历史建筑名单,占上海所有优秀历史建筑总数的20%。即使在今日的上海街头,我们仍可以与这些充满历史印记的建筑邂逅。
当“建筑可阅读”成为了上海城市文化旅游的品牌,当我们漫步于武康路高高的梧桐树下,我们是否有思考:到底什么才是Art Deco?它是如何产生的?又是如何流变的?Art Deco 与当时人们的生活有何关系?对20世纪的设计又有何影响?上海的Art Deco对于这座城市有着怎样深远的影响?
5月15日(本周六),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副教授、建筑学博士许乙弘将做客明珠美术馆·心厅,和我们一起“漫步”上海街头,在鳞次栉比的都市建筑中寻觅Art Deco建筑的身影。通过探讨Art Deco的定义、流变、其对20世纪设计及对上海的影响等问题,以支撑城市“骨骼”的建筑为出发点,回溯海派文化中东西文明与艺术的交流与碰撞。
※以上图片均来源与网络
以打造“无墙的美术馆”“流动的艺术学院”为理想,明珠美术馆自2019年9月底推出“开卷有艺”系列讲座。
“开卷有艺”旨在每期邀请一位专家通过一本好书讲述一段艺术故事,开展较为系统且饶有兴味的艺术审美教育。通过嘉宾深入浅出的分享,让最前沿与最经典的艺术研究及作品进入大众视野,以期为“观看”插上知识与思想的翅膀。
第一单元“读画”聚焦中国传统书画,第二单元“在我的城市游弋”现已全新开启,每期一位作者、一本好书,以上海为中心,深入挖掘这座城市的美食、文学、艺术、民俗等方方面面。和你一起以“旅人”的视角、以充满温度的人文情怀,重新认识这座我们熟悉而又陌生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