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书行路:《路易威登游记》艺术展”为契机,明珠美术馆此次策划了一系列艺术教育项目,邀请有着丰富旅行经验的作家、跨文化学者、艺术家等围绕“旅行与文学”、“艺术史中的旅行”、“驻留”等主题,开展讲座、沙龙、工作坊等活动。
7月7日(周六)下午三点,艺术家刘真辰将携影像作品来到明珠美术馆,讲述他自己多年来的“读书行路”,分享在多元文化的碰撞与交融之中产生的独特经验与创作旅程。
巴黎“不眠夜”(la Nuit Blanche)是巴黎每年的文化盛事。2015年10月3日到4日的那个“不眠夜”,一件由270块冰组成的大型公共装置占领了巴黎市政厅广场——刘真辰的《冰碑》。当时联合国气候大会(COP21)即将在巴黎召开,刘真辰以《冰碑》直观而醒目地让所有观者亲历了一次全球气候问题中世界消融的微缩现场,它无疑成为了有一百多万观众参与的“不眠夜”活动中最受瞩目的艺术项目。
在提案初期,刘真辰并不知道作品将被安置于如此重要的城市地标处。从理念到实体,作品在根据广场的大小、预算、天气、安全等等因素不断调整。对刘真辰而言,看着无形的水慢慢凝冻成一块块“冰碑”,有如见证了270个生命体的诞生,当然,也随即想到它们的速朽。
2016年至今,《冰碑》先后于上海和北京两地复现,将气候-环境-多元文化的议题以艺术的形式带入公众视域。同样的短时装置,同样的五色冰块,重置于别样的空间,也带来了截然不同的艺术地景。
在装置之外,刘真辰的创作以影像作品居多,原因归结为自己“搬来搬去”的生活方式。他说:“我以前在上海学的是油画。在法国尼斯也做了一些绘画和装置作品,但后来因为搬家都扔了。Video(视频)是一种很轻的媒介,我用一个U盘就能带走所有的作品。”
15年来,游走在巴黎、汉堡和上海之间,他喜欢异质文化交替带来的“梦的感觉”和混沌混杂的状态。中国,欧洲;此地,他乡。“这儿”的现实,“那儿”的梦,又或许是“这儿”的梦和“那儿”的现实……
虽然多年来一直游走在东西之间,但在刘真辰的创作中,上海仍是一个重大的母题。他曾做过一次行为,带着一只乌龟横穿上海,持续八小时无停顿行走。无意识的镜头随着他的身体前行,不断加速地持续拍摄照片,记录下了有意识的步伐和亦真亦幻的私人回忆。八小时后,短片末尾,那只乌龟——他唯一的同行者——成为了行走的主角,缓缓从镜头前穿过。
生长、远游、归返、停驻,间隔又亲密的往复里,刘真辰像是这个大都市中栖居的波德莱尔,把行走中的图景转码为视觉上的纷杂迷离。
7月7日(周六)下午三点,明珠美术馆心厅,艺术家刘真辰将带来他的影像作品与文化穿梭中的创作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