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可现在它正在逐渐消失。有专家推测,35年后世界将再无热带雨林。在地球北回归线上仅存一片热带雨林:西双版纳。这片曾经的净土因人为的砍伐和山火变得伤痕累累,但它或许可以逃脱消失的命运。
1997年,作为中德政府间合作《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恢复和保护项目》的项目专家组组长,德国著名生态学家马悠博士(Dr.Margraf)来到中国。他和他的中国妻子李旻果来到了西双版纳的布朗山(现被称为天籽山)。在烧焦的树枝上,马悠夫妇发现一株摇摇欲坠的万代兰。这似乎是一种暗示,如果放任林火烧下去,这片雨林或许将不复存在,于是他们决定为这株幸存的万代兰留下来。
2004年,他们俩在这片六千多亩的土地上成立了中国第一个民间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区,李旻果将这里取名为“天籽山”,意思是“天赋籽权”——每一颗种子和万物生灵都享有平等生存的权利。在重建过程中,他们在天籽山种了300多种植物,从最细小的昆虫,到高大的树种,他们按照不同区系、不同分类、不同群落、一步步地还原起热带雨林的原始生态圈。
生态环境恢复的同时,热带雨林中的珍贵植物开始发挥价值,利用这项收益,他们重建雨林的行动得以进行下去。马悠博士去世之后,李旻果和两个女儿继续着这份事业,她们也成为了守护雨林的精灵和自然教育的范本。
在马悠夫妇身体力行的环保理念中,“生命景观系统”不仅仅是“再造热带雨林”,他们希望人们去理解生命的多种形式和层次。天、人、大自然,所有生命都可以美好的共存一处。
正在明珠美术馆热展的“以花之名”当代艺术群展中,同样也试图通过艺术家们对以“花”为母题的多元创作,提出人与自然的新议题与新思考。
李旻果逐渐将人与自然的探索延展到了更多的领域,今年10月,她携手著名摄影师肖全在丽江太安共同发起一场公益艺术活动——天籽奎藜丰收节·大地艺术祭。在由摄影师、行为艺术家、先锋实验音乐家等组成的艺术祭上,将展览作品置于大地之上,当图像展览脱离了水泥装置作为载体,当艺术的展现全部依托于大地,作品本身是艺术,大地亦是。
本周六下午,环保工作者、生物多样性保护践行者李旻果女士将做客明珠美术馆·心厅,和大家共话保护植物多样性、雨林再造等话题,讲述她传奇的环保故事和探索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