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居住和工作于上海,曾为同济大学建筑系讲师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副教授。二十多年来,陈小丹创作了一系列以花和骨为主题的雕塑、装置作品,传达她对生命和自然的理解,以及对艺术本身的反思。陈小丹是为数不多的能够将生命相生又相反的力量感与脆弱性在作品中糅合并置的艺术家之一,她发展出了一种敏锐、生动、有力而独特的艺术语言。在她的作品中,脆弱与柔情、残酷与凄楚的意象构成了一种壮丽奇异的对比,呈现生与死的自然循环。
“陈小丹不惧时空黑洞,热衷捣腾生命于虚空;她挥笔虚化物象,略去众多细节,搅乱构图,布下种种可疑迹象,造成突兀奇妙的振动与裂变;在她的画中二维向量与三维向量神出鬼没,哀婉与铿锵此起彼伏,线条如过敏的神经在热风中打着寒颤,笔触裹挟着无尽的痴情、抗争与散淡。从那些弥漫着凄迷神秘气氛的深邃画面中,可以听见陈小丹以个性独具的后现代‘含混’(ambiguity)之美声吟唱‘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
——陈日红《穿越时空的花魂》
这次展出的作品《盛开——线系列2007 No. 11》,是我本人很心爱的一件作品。1300度烧制的景德镇高白瓷,用捏雕手法创作,选用了牡丹花的花型,捏得特别薄,非常精致。一般用这种传统工艺制作的花卉或蝴蝶、蜻蜓等都是小件,大约10公分左右,最大也就巴掌大。我的这件做到50公分这么大,非常难。做好以后这些瓷花就在木箱里待着出不来了,感觉拿出来会碎掉,非常脆弱,非常美。
这件作品的时间跨度很长,2007年创作的时候只有白瓷花,2017年重新拿出来加入了红粉。虽然我毕业于陶瓷学院,但在上海工作的几十年中有20年左右是在教材料,所以我创作的作品,有一半是陶瓷材料,还有一半是其他材料。我有时候会觉得完全用陶瓷创作不过瘾,会添加其他材料,这次选择加入的是矿物质红粉。
从本质上讲,陶瓷未经烧制的时候是泥土,也是一种矿物质,也是粉,它和红粉是协调一致的。红色我觉得不用解释,每个人对红色都会有自己的本能感受,联想到血液、生命、火焰等等,跟我们的身体、身份都有很紧密的联系。你看到这件作品的时候,就会有一种触动,一种感同身受,可能在生命层面上会有一种共鸣。
我的作品有很多是大型装置,比如《盛开——长城》就包含了400块砖头,可以组成20多米的墙。这是我在建筑系工作了近十年,做了许多年关于建筑和室内工作的印记。这件作品属于《盛开——线系列》,以一字型排开,构成“线”,这18个盒子组成的线,也有墙的感觉。线系列开始于2004年,还有其他作品,瓷花的数量没有限制,它可以无限延伸,有黑色的、陶土各种颜色的等不同样貌,我把它们埋在沙土里、雪地里等等,无关风花雪月,只想呈现在各种情况下的存在。生命不管到了怎样一种境地,都会本能地、顽强地去求生。
我的作品应该是非常直观的,因为我会要求自己,要把作品做成不需要去看文案,不需要用言语来阐述,在视觉上直接沟通。比如我到国外去做展览,会把自己当成一个聋哑人,完全屏蔽掉言语的沟通,直接用视觉,用创作的元素,用我所有的积累、经验、个性化的手法,让观众第一时刻能够产生共鸣。
我20岁的时候开始学的就是陶瓷,陶瓷最大的特点是又顽强又脆弱,古墓里发掘出的几千年前的瓷器都没有变化,但它又非常易碎。陶瓷有各种各样的属性,包括我们在明珠美术馆展厅里能听到的瓷碗碰撞的声音,它可以烧制成非常华美的样子,同时又有淳朴粗糙的一面。陶瓷有很多很多的可能性,有很大的表达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