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0

徐鑫桦

中国 浙江台州 1983
现工作生活于中国

1983年出生于浙江台州,现为中国美术学院陶瓷艺术博士,主要从事当代陶艺的实践创作与理论研究。徐鑫桦的艺术创作以陶瓷材料为核心,同时辐射多种媒材。因其对材料的边界与核心的双重追问,使其作品跨越传统艺术语言的界域,显现出一种实验性与原始性的合力。徐鑫桦近年来的创作,通过陶瓷、摄影、影像、装置、小说等多种艺术媒介,把视线聚焦到大地的深邃,在泥土的生命勃动之中,将生的活力和死的幻象奇异交织一起,将物质熵化的残像、生命记忆的碎片,以及原始的、滚动不息的生命融合成纯然的混沌状态。

“徐鑫桦的《生活博物馆》等作品不仅拓印下其生命的行迹,且灿若桃李——生的活力和死的生命幻象奇异交织一起。对生命的追问,对媒材的内在精神揭示,驱动徐鑫桦跨越了传统陶瓷语言的界域和技法。同时,伴着观看之道的改变,艺术形式和艺术家自身一并获得解放。”

——梁绍基

 

艺术家谈《生活博物馆》创作

《生活博物馆》上面能看到生活中很常见的食材,比如玉米、桂圆之类,对我来说充满了记忆,有些是朋友来看我时带来的水果的残余,我也把它们放进瓷泥里,以一种艺术的方式去对待。我把瓷泥还原成了大地,植物在大地上其实就是一种还乡。我希望把植物还原到生命与泥土的关系中,设定一年期限,是因为植物在土里的生长周期往往是一年,经历春夏秋冬,植物与大地的关系紧密,也有生命感、仪式感。

艺术家徐鑫桦作品《生活博物馆》局部

艺术家徐鑫桦作品《生活博物馆》影像部分截图

这件作品中,影像是很重要的部分。每块瓷泥里是一种植物,每个小方块我单独拍摄了几百张照片,记录了植物还原回归到泥土的过程,从较为新鲜的状态,慢慢开始腐烂、发霉,甚至有些植物会重新在泥土中发芽,有这样一个生命的循环。每块瓷泥上面已经建构了一个小世界,有生长、腐烂、成住坏空,每个小方块都是一个完整的世界。我把这一组大约上万张照片制作成类似监视器观感的视频影像。如果说这件作品的陶瓷部分记录了一种瞬间的永恒,影像的部分则有一种绵延的时间感。

/徐鑫桦

艺术家谈《身体纪念碑——器》创作

这件作品是我跟我的妻子两个人用泥土互相在对方的身体上拓印,拓印完进窑烧制,再打成碎片,之后反转过来放置,成为容器的概念,我们也把它称为“身体的碎片”。在展示过程中,我们在上面放一些牛奶,来强化这种“器”的概念。通过这件作品我提出一个概念,就是将我们的身体视作一种容器,而这种容器是对于外物,对于身体以外的整个外界的承载,由此探讨对于“空间”的理解。

640

艺术家徐鑫桦作品《身体纪念碑——器》局部

我的大部分作品都是以陶瓷为材料,通过身体、生活跟泥土发生关系,把艺术还原到生活,还原到身体的一种感受。陶瓷对我来说,不单是我身体的作用场,陶瓷或者泥土,甚至是我身体的延伸。

作品

640

《身体纪念碑——器》
徐鑫桦 2019

14 徐鑫桦《生活博物馆》1

《生活博物馆》
徐鑫桦 2015-2017